


唐山老年公寓解说不少老年人日常补钙存在的误区。
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,人老了,骨头脆了,应该多吃钙片,以防治骨质疏松,其实不是这么回事。唐山老年公寓认为以下是不少老年人日常补钙存在的误区。
误区一: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
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,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。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,与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;而由某些疾病或诱因(如药物)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。
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,治疗手段不一样,如果不加区分,一律补钙,极易出现并发症。继发性骨质疏松,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;而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。
误区二:钙补得越多越好
不少老人误认为,钙补得越多,吸收得也越多,对身体就越好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通常,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,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,如果过量补钙,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,可导致高钙血症,并易引起并发症,如肾结石、血管钙化等。
误区三: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
事实上,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,是人体衰老的表现。女性在绝经以后5至10年,男性在65至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。
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30至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,称为峰值骨量。此后,就开始“骨丢失”。
因此,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,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。而要想老来骨头硬朗,35岁之前就要打好基础,底子厚了,到老年才剩得多。‘
您把我养大,我陪您养老
大唐福星养老集团是以养老事业为根本,以服务社会为宗旨,以广大老年人的晚年需求为导向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,是集老年人全托、日托、居家服务、旅居养老及专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。
